(1)捕获选定的生物识别; (2)处理生物识别,提取和登记生物识别模板; (3)将模板存储在本地存储库,中央存储库或便携式令牌(如智能卡)中; (4)对选定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现场扫描; (5)处理生物识别技术并提取生物识别模板; (6)匹配通过扫描与存储的生物识别模板获得的生物识别模板; (7)为申请提供匹配分数; (8)记录系统使用的相关安全审计跟踪。
指纹是人类的物理特征。
14岁以后,每个人的指纹已经完成。
指纹是“固定的”。
随着人们继续成长,不会改变。
指纹也具有“唯一性”。
不同的两个人不会有相同的指纹。
自1888年英国着名人类学家Ge Miden和Franx出版以来,他们已经从世界各国科学地证明了这一特征。
指纹存储柜已经建立了60多年,并且没有找到相同的指纹卡。
早在公元前7000 - 6000年,古代的亚述人和中国人就意识到了指纹的特征,并将指纹作为身份的象征。
在19世纪中叶,科学意义上的指纹研究开始了。
在20世纪60年代,计算机自动识别指纹,并且用于刑事调查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(AFIS)开始在全世界广泛使用。
此时,指纹采集一般采用油墨印刷的方法。
1980年以后,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光学指纹采集器的发明,指纹识别技术开始进入一些非司法领域,如居民身份证。
1990年以后,廉价指纹采集器和计算设备的出现解决了快速准确匹配算法的问题,并使指纹识别技术转向基于个人的应用。
从那以后,人们在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中进一步了解指纹的本质。
如今,指纹识别已经发展到生命识别技术的阶段,并已广泛应用于安全,考勤和计算机信息认证等各个领域。
1捕获:首先使用指纹扫描仪捕获指纹和其他相关功能。
刚刚获得的图像有很多噪音。
这主要是由工作和环境引起的;例如,手指很脏,手指被刺伤,舔伤,伤痕累累,干燥,潮湿或撕裂。
然后对图像进行增强以衰减噪声并增强脊和谷的对比度。
为处理指纹图像所涉及的操作设计合适的匹配滤波器和适当的阈值。
2微积分(算法):使用图形和相关特征,使用程序操作和统计,找出指纹具有所谓的“每个人的不同和改变生活的特征”的相关特征点,并将其数字化,数字数据仍然是自然的它具有指纹的特征,“每个人都是不同的,终身的”。
3传输(传输):数字指纹特征以各种方式在计算机上传输,无论传输方法或加密和解密方法如何,都保留了独特的特征。
4验证(验证):然后由程序计算发送的数据,验证比较数据与数据库的相似度,并达到一定程度的统计相似性,这意味着用户发送的指纹数据具有代表性。